close
html模版文化強國不需要活在朋友圈的端午 文化強國不需要活在朋友圈的端午發佈時間:2017-05-30 21:15 來源:中青在線 作者:青年觀察傢 史簡?

又是一年端午時,微信朋友圈被端午的元素刷屏。這其中,有關於端午節要說“端午安康”還是“端午節快樂”的爭執。例如,有人在朋友圈說一句“節日快樂”,就有人評論稱“端午怎麼能說快樂呢!”

安康與快樂,都是傳達祝福情意。有人知道瞭端午背後承載的屈子投江、伍子胥投錢塘的悲情故事,認為端午有著一層悲的色彩,這也無可厚非。然而,文化似長河,節日的內涵在民心間流動千年,端午也不隻是悼逝者那麼簡單。端午的主角更是活生生的百姓和其中的文化傳承。

《禮記·祭統》有言:“凡祭有四時,春祭曰礿,夏祭曰禘,秋祭曰嘗,冬祭曰烝”,“禘有樂而嘗無樂”。五月端午,正是萬物繁盛滋長的時間。物候變化,人們感於時令迎接夏至,忙碌的投入生活,何樂不有呢?有民俗專傢表示,五月初五氣溫開始上特價升,各種害蟲、五毒等滋生,老百姓設立端午節,喝雄黃酒,掛蒿草、艾葉,熏蒼術、白芷等就是為瞭驅蟲祛病。因此設立端午節的初衷是歡樂喜慶、祛毒平安的。

北宋詩人晏殊有端午詩:“雕盤分楚粽,重重團扇畫秦娥。宮闈百福逢嘉序,萬戶千門喜氣多。”在每個中國人的端午回憶中,有著夏日的熱烈、粽子的甜糯和激揚的水花。而這,都隻是端午的一部分。端午,能勾起我們很多的回憶,就不必讓推薦特賣自己背上悲戚戚的包袱。真正地投入端午,和傢人包一次粽子、采下蒿草,端午就有瞭它的活力。不僅知道屈子曾經投江的傢國情懷,也要共同勞動創造美好生活,這樣的端午才是大傢的端午。

文化從來不是虛無縹緲的概念,也不是咬文嚼字的爭論。端午文化,不需要空喊和自我感動。用節日去標榜一種“范兒”不但膚淺,也是對傳統的傷害。認真地對待一個節日,你會發現它的內涵比你聽說的要豐富得多,而每一點內涵都有著自己的影子。先人的生活經驗與勞動精神就熔鑄在每個傳統節日裡。當你參與其中,你一定會喜歡上傳統節日,它會讓你感到親切而舒服;你也會明白文化究竟是怎麼一回事,正是因為你的生活,讓文化長河不息。

如果文化強國這座宮殿有著一扇門,那麼每個中國人都有一把能夠打開門的鑰匙。這把鑰匙就是生活。當人們試著過一個屬於自己的端午,端午的精神就能夠影響到人。文化相信細水長流的力量,相信群眾的力量。



來源:中青在線

【責任編輯:沈少博】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qmj580y9r3 的頭像
    qmj580y9r3

    陣陣目屎滴

    qmj580y9r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